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9-02-12

□ 曹梦瑛  曹文君 

[摘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已列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之一,成为国家和各省市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探讨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与意义,提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与发展的建议,即对产业园进行战略指导、规划布局、政策支持、管理运营机制、探索引进模式等政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服务人力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域性作用,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实行产业鼓励政策,由政府部门、派出机构或经济开发实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选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入驻经营,并提供优惠政策措施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市场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标志,为人力资源市场化进程和产业取向相结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和市场化力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推动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四川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的环境基础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被先后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委 财政部 人社部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自2010年11月9日,中国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上海正式揭牌运行以来,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进入快车道。截止2018年10月,人社部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5家,全国各省市区批准建立的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80余家。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行、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有关组织统计分析,截止2017年底,四川省开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达3614家,其中公共机构259家、经营机构3355家,从业人数达7.8万余人,服务用人单位89万家次,各类人员171.4万人次,总体产值338.8亿人民币。在经营机构中,取得劳务派遣服务许可资质的有3355家,同时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资质的有849家。另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486个。

2016年5月人社部批准四川省建立“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四川省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纳入了《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在2018年初的全省人社工作会议上做出具体安排,要求具备条件的市州可申报建立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据了解,绵阳、泸州正在申报筹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继上海、重庆、浙江、江苏等省(市)后,获批的第8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建设,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三区”基本形成。“一园三区”中的经开园区、高新园区先后于2016年11月、2017年7月顺利开园,青羊园区也将于2018年底开园。据高新园区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介绍,截止2018年8月,产业园共引进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9家,服务产值达80多亿元,纳税1.8亿元。其中: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100强企业8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6家,引进国内知名猎头机构8家,HR创空间引入孵化团队6个,挂牌研究合作机构18家,基本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产业链格局。同时,园区自媒体建设业界领先,各项指标在国家级产业园自媒体平台中跃升至第2位。共接待全国范围内政府、企事业单位嘉宾参观调研、举办或联合举办大中型行业论坛等活动200多场次,为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起到了样板和示范引领作用,使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也必将促进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借助政策优势和产业园区吸引力,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瑞士德科、美国万宝盛华、荷兰任仕达三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川设立了分支机构。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旗舰企业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北京外企、北京易才、前程无忧等纷纷落户成都。经过多年发展,四川本土也成长了一批经济体量较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仅在成都年服务产值3000万以上(不含代收代付款)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近10家,其中产值最大的成都大瀚人才集团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

但是,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上海、杭州、重庆等市的产业园区相比,在规模和组织、管理、影响力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规划中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引入什么类型的企业,入驻的企业如何对接本地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以及与经济开发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其他产业园区建设协同发展,进行横向合作,发挥聚集效应、枢纽作用,还处在探索阶段。

  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鼓励类重点支持行业。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是我们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特有模式,对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历程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是国家级、省级区域性人才市场的蝶变与晋级。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对于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产业链的形成与整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产品链条。分散于城市空间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进入园区后各自的服务可以相互衔接,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业态发展的角度讲,各家机构在招聘、代理、派遣、外包、培训、测评、猎头、咨询等细分领域各有侧重,进驻园区后,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上下游企业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链条效应,促进产业创新和产业壮大。

第二,有利于突破单一发展模式,更好地为各级各类组织和人才服务。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可以引进政务服务、财务代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技能鉴定、健康服务、保险服务等相关服务机构,打通行业广度,衍生行业产品,可以突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单一、狭窄的发展道路,开创更有发展前景的盈利模式,从而形成集群效应。

第三,有利于行业监管和行业规范化发展,形成品牌效应。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撑下人才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共同作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区,只有同时具备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经济需要和强执行力,才能实现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内部规模经济、联动园外机构的外部协同效应和行业知识的溢出效应。同时,通过园区服务和监管,推行行业规范标准,建立信用体系,有利于推进行业品牌建设。

第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园区具有现代化的人才信息服务系统、人才职业能力评价系统、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系统、人才综合保障服务系统、高层次人才服务系统和市场资源配置系统,在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依托园区平台优势,可以为用工单位和人才个体提供招聘、培训、管理、测评、规划、咨询、代理等全程服务,促进人岗匹配,引导平等就业,实现体面就业,公正合理合法合规解决劳动纠纷,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确保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形成引领效应。

第四,有利于孵化企业,引导入园企业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既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和培育市场化力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也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基地。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培养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利于初创机构健康成长。通过为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的创业辅导、创业培训、技术转移、人才引进、金融投资、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系列服务,可以引领入园机构创新发展和做强做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

第五,有利于吸引高端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园区引进的猎头机构,可以利用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平台和专业渠道,以人才租赁、技术入股、项目合作、产品研发、专家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实现引才引智,可以大幅减少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的引才成本,有效提高择才质量,从而形成虹吸效应,促进人才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现代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

  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工作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在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精神,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要求,按照国家和省人社事业发展总体部署,围绕更好服务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从一定程度讲,产业园是一种政策型经济业态。在园区起步阶段,政府部门为园区提供初始的制度安排、发展环境、政策优惠、跟踪服务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指导。根据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要以国家中心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国家级、省级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产业聚集区域为依托,规划、建设、培育一批有规模、有辐射力、有影响力、有地方特色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促进人力资源与现代产业、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调、协同发展,服务和引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时,秉承“集聚更多人才、催生更强产业、促进更快发展”理念,进行园区资源整合与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共同发展。不能只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自身角度出发制定发展政策,应当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划,将其放置和融合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防止“大跃进”式的发展和园区“空心化”现象的发生。

(二)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在做出规划前,要对当地的人才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类型、服务对象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要始终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的集聚规律。在空间布局上,要优先考虑当地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园区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服务配套和环境保障等因素,确保与其他产业规划紧密衔接、协同发展。在规划引进入园企业时,要注重引进上、中、下游服务业态并能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和新业态、新技术企业孵化,促进园区起到引领、示范、孵化和壮大产业的作用。

(三)加大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一是要支持体制机制创新,要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管理机制和外资机构股权占比等方面的率先探索和先行先试。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引导方式,建立和用好发展资金和引导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对入园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财政补贴、高管奖励等措施,多方面支持园区及其入园企业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解决重复征税、差额征税、跨区纳税等问题,出台支持入园企业发展的专项税收征管政策,支持园区在引智引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已建成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积极探索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总结出适合其他园区可复制的经验。应当划清政府和市场的明确界限,合理界定决策协调、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的权利与义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和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混合制经营、属地化管理或委托运行等多元化的运管模式。同时,园区要积极抓住和充分利用“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机遇,大力探索“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把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运用于园区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开发“移动端+PC端”网上产业园,创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微信群、公众号,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入园企业快速便捷寻找客户需求和得到高效优质服务的需要。

(五)鼓励探索多种引进模式。人力资源服务更多依附于实体经济产业和客户分布,既要考虑入园企业的集聚发展,又要允许入园企业扩散性开展业务。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园的建设标准和入驻机构认定标准,严格审批程序,既要防止同质化竞争,影响产业园整体形象。搭建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对入园的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同等的政策、税收、贷款贴息、奖励等优惠,允许园区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作或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的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共促发展。

(作者曹梦瑛系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方向硕士研究生,曹文君系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