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四川达州:构筑“磁场”吸人才 搭台唱戏展才华

来源:达州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2-04-15

Image title

达州市位于川东北大巴山腹地,是革命老区,也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达州市举全市之力攻坚贫困、精准发力,71.6万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百姓的小康梦终于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达州市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达州市各级各级各部门正式乡土人才、秉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的第一要素的理念。

近来,达州市坚持量质并重、全面发力,扎实做好“引育留”文章,为人才建平台、搭舞台,激发人才活力,全力构筑人才集聚“磁场”,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振兴人才20多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5%以上。

多渠道“引”  扩大人才总量

“白沙镇地产丰富,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招不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近两年,达州市给予我镇不少优惠政策,下大力气为我们引才聚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万源市白沙镇党委副书记陈海清说,如今,全镇拥有200名年轻干部分布在各村,每个村落配备一名年轻干部,专门从事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通过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方式,年轻干部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达州市围绕高层次人才、基层服务人才、专家人才做文章,以人岗相适、因事择人为原则,根据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需要招引各类乡土人才。结合引进人员专业能力、学习经历、工作经验等分类选派,把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安置在产业发展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达州市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推进“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制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施人才新政的10条措施,紧盯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等领域,深入开展“达州英才计划” “医学专场”等招才引智活动,强化高层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据统计,近三年来,累计引进硕博研究生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40余人。

同时,达州市夯实基层人才基础,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身份人员,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扎根奉献,并通过事业单位公招和“三支一扶”计划等方式引才聚才。近3年,累计为基层招引各类人才4200余人,从事精准扶贫、产业振兴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招录、培养、使用机制,加强基层人才管理规范,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截至去年,全市共有1426名“三支一扶”计划优秀人员考核转正为事业单位人员。

此外,达州市充分利用专家人才资源,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结合基层单位实际需求,积极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中央、省级、市级各领域知名专家、高层次人才,签订长期服务协议,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智力帮扶工作,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农林、化工、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助力基层人员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近年来,全市成功组织400余名专家人才为50余家单位(地区),提供8大领域46个项目的智力服务。

多途径“育”  促进本领提升

3月中旬,开江县观音村已是热浪阵阵。为期半个月的烹饪师培训班在这里开班。指导老师张家松带来20余名学员在开江县小龙虾基地参观学习。

“老师通过学前辅导、示范讲解、实操训练、参观实践等形式,从选材、清洗、备料、制作等方面,耐心向我们讲解烹饪小龙虾相关知识,我收获颇丰。希望能这里学到真本事,圆我的厨师梦!”开江县灵岩镇天宝寨村学员袁发财说。

开江县通过“品牌培养+学徒制”的方式,大力培养特色烹饪师,形成产业就业双向带动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万余亩,产量达1000吨,产值更达到5000余万元,每年培养乡村小龙虾、大闸蟹烹饪师超过500人。

达州市立足人才留得住、干得好目标,在县域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主线,结合“3+3+N”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为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基层服务人员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让基层人才会干、能干。比如,聚焦打造“巴渠工匠城”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订单式培养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近3年完成各类补贴培训14.1万人次,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7700人次;结合地域和技能特色,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制订“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以订单式、定向式等方式开展送训入乡、送训进企、送训到家,加快建设秦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打造打造劳务“金字招牌”,培训2.77万人,培育“巴山妹子” “宕渠护工”等知名特色劳务品牌11个,“秦巴妹子” “益康护理” “土家八大碗”等新兴劳务品牌8个;综合运用岗前培训、提升培训、示范培训、技术研修等方式,整合教育、医疗卫生、农林业等部门资源,为基层服务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业务能力训练,并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等结对帮带方式,加强基层人员多岗位实践锻炼,使基层人员成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多举措“留” 激发带动能力

“过去,由于软硬件条件差、待遇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引进的人才流失率一度超过20%。”日前,达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杨翔表示,“近年来,通过加强待遇保障、选树重点培育等方式,积极构建人才精准培养、科学使用、全面激励机制,积极搭建育才平台,让引进的乡村振兴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构筑更好的的人才培育生态。”

达州市注重正向激励,明确用人导向,切实为基层人才搭台唱戏、排忧解难,促进人才本地扎根,全力做好留才文章。针对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实施安心、安家、安业三大工程,每人给予最高达31万元的安家补助和岗位激励,提供项目扶持、平台搭建、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多项优惠措施。同时,积极做好基层项目服务人员生活保障、就业安置、补贴发放、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加分、研究生初试加分、考核招聘、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确保所有基层项目服务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近年来成功安置5000余名基层项目服务人员,就业安置率达100%。

此外,达州市积极引留创业人才,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就业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支持,建立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回引优秀农民工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近3年来,全市新增省市级返乡创业园区31个,成功回引返乡创业1.16万人,新增回乡创办企业2781家,吸纳就业2.34万人,总产值达到16.04亿元,10个返创项目入选全省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优质资源。加强从优秀返乡农民工、基层服务人员等群体中储备选育致富人才、村干部、乡镇领导班子等,定向培养581名优秀农民工成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动态培育优秀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7000余名。与此同时,加大对基层服务人员、优秀农民工和返乡创业人员等乡村振兴主战场人员表扬激励力度,充分激发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焦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