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就业稳得住 增收渠道宽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农民工就业增收调查综述


如候鸟迁徙,应季而飞。腊月返乡团聚,初春出巢远行,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成为每年春天城乡间一道最具活力的风景。这一往复流动承载了亿万个农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就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厦”的拔地而起。今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这支流动的队伍带来了重重困难,企业开工不足,农民工返岗受阻,一季度经济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办法总比困难多。从春到夏,国内抗疫措施愈发严谨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渐入正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上下齐力,共同保障农民工就业。到二季度末,农民工外出务工总量达到1.78亿人,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3%。截至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300多万人。这组数字,代表着“向好”的希望和力量,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筹谋与辛劳。 

可以看到,农民工就业环境整体改善的趋势和效应在一点点显露:农民增收形势好转,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9元,名义增长3.7%,作为农民收入来源的大头,工资性收入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持续给力的举措之下,农民工就业将持续向好,有望完成全年就业增收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成色。 

  多举措稳岗拓岗,外出务工环境整体改善 

既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又要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面对这道难解之题,各地各级政府用富有智慧的决策、有力的执行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答卷。从中小企业最活跃的浙江开始,包专机、专车、专列“点对点”接农民工返岗;健康码从省内互认到跨省互认再到全国通行;劳务输出和输入大省迅速行动,一方面高效对接互通就业信息,另一方面逐步畅通交通运输,确保大多数农民工顺利踏上复工返岗之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通了农民工“点对点”用工对接信息平台,动态更新企业开复工情况;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部门成立了农民工安全有序复工“点对点”协调服务小组,及时协调跨地区返岗困难问题;线上就业招聘会持续开展,政府出钱出人确保新招聘员工到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开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的“通道”。 

然而,返岗后能否留下来,关键还在于企业的开工情况和岗位需求。在广东东莞,外贸企业受国际疫情影响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但总体并没有出现规模性集中失业,加之一些企业迅速转变策略,生产口罩等急缺的医疗物资,或转战国内市场,业务量不减反增,给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岗位。 

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三季度以来,整体经济运行好转,农民工就业环境也在逐步改善。这其中国家密集发布的稳企援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国家综合运用“免、减、缓、返、补”等具体举措,上半年共减免企业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费共计5769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636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05亿元,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2万亿元。真金白银的支持对企业渡难关、稳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拓岗方面,我们优先发展吸纳就业多的生活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作为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条件,全力以赴拓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 

小商小贩、生活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灵活就业模式也得到大力支持。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从放松限制、取消收费、场地支持等方面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同等享受灵活就业支持政策,为他们在城镇地区灵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多部门扩大就业规模,挖掘就地就近就业潜力 

尽管大部分农民工已经顺利返岗,疫情带来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外出务工农民工数量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统计,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无论是留乡农民工,还是返工后由于就业不顺利“二次返乡”的农民工,都需要通过就地就近就业稳定下来。 

早在3月,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印发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通过“五个一批”增加就业岗位,即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工程项目吸纳一批、创新业态培育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成效是显著的,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300多万人。其中除在本地企业就业及务农外,还有5%的返乡留乡农民工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民俗特类产业等新业态创业。 

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挖掘农业就业空间,乡村就业大有潜力。在河南商丘,睢县的制鞋、电子两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吸纳“二次返乡”农民就业的“蓄水池”;夏邑县则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让现代农业成为稳岗增收的“充电宝”。 

在笔者走访调查的河南、四川、湖南、甘肃等农民工输出大省,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二次返乡”,返乡人员大多都得到了合理安置。这与各地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密不可分。一方面,政府通过系统监测、大数据调度等手段,摸清返乡留乡农民工底数,了解本地用工需求,搞好用工信息对接。四川宜宾市建立的城乡充分就业动态管理信息库,能清晰看到每一个农民工是否就业、在哪里就业等情况,通过“大摸底”掌握精准信息,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另一方面,依托现有培训资源,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培训,提高转岗技能,帮助农民工向小店主、新农商、配送员、导游员等方向转岗。 

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政策持续加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结合特色产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资金占比提高至15%以上,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对首次创业经营满6个月的农民工先行发放一半一次性创业补贴,给返乡留乡农民工送上了实惠的政策“大礼包”。 

  优先保障贫困户就业,确保务工收入不减少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稳住务工收入是关键。据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收入占其收入的5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在今年意义更加重大。据统计,截至6月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831万人,已超过去年水平,总体好于预期。这源于从中央到地方对贫困户就业工作的重点保障。 

在甘肃定西,政府不仅组织专车专列“点对点”“门对门”地把贫困劳动力输送到东部沿海城市务工,对留用时间长的给予现金奖励,还在市内鼓励用人企业、重大工程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优先吸纳本市受疫情影响无业可就的贫困劳动力。在湖南株洲,“百人百企进百村”就业扶贫攻坚行动率先开启,政府协调100多家企业深入茶陵县、炎陵县等深度贫困地区,把招聘会开到乡村,把就业岗位送到劳动者家门口…… 

近几年贫困地区持续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本着“优先”的原则,各地产业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优先复工复产,且优先吸纳贫困户,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顾家“两不误”。 

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就业扶贫丝毫不能懈怠。52个未摘帽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以及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难度更大,是重中之重。为此,无论从项目资源、帮扶举措,抑或岗位投放、劳务输出等方面,需更加向这些重点地区倾斜,全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毛晓雅)